Skip to content

不再有屏幕的现场设备怎么样?

2014-3-14

早上看新闻的时候看到封面的这张图片,这个是力士乐设想的将来的工厂,细节没有去深究,不过这张图片里面的畅想让我进行了联想,最近因为研究温控器的缘故,就由此引开,其实现在大多数的温控器设计都是按照类似的方式,即拥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液晶显示屏,正因为这块液晶屏的设计导致了程序的复杂,甚至有的厂商为了使用LCD显示复杂的内容,更是使得温控器的代码复杂度大幅度的提高,其实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温控器还仅仅是各种工业控制设备中的冰山一角,为了实现现场设备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现场设备已经脱离PLC的约束,自己进行相应的计算或者控制,而为了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与这些设备打交道(即配置),就有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个问题,大大小小的屏幕便出现在了现场,而且还会有些设备,由于其特别的安放位置,导致非常不便于工程师进行现场维护。

正是由于这幅图片让我联想到了,如果我们让这些现场设备都不再有显示屏,只要我们靠近它,通过认证后便可以与他通信,并对其进行配置了,由此便可以省下大量的显示屏和与显示有关的代码,当然也省下了测试组小伙伴们的辛苦工作了(诶,失业问题我就不管了)。

要不要考虑一下蓝牙?

由苹果推动前进的iBeacon便是用于定位,由此想到了可以使用蓝牙作为通信方式,当我们的工程师持便携设备靠近时,通过与现场设备交换信息鉴权后激活设备的配置进程,工程师便可以顺利的使用便携设备对其进行重新配置或读取上传数据。

如果十分有必要将此类信息集中至中控,那么可以考虑使用一个蓝牙到以太网(可以是无线或者有线)的转换基站,鉴于现在的最新的蓝牙4.0标准已经可以很好的支持相对较远距离及一定的穿一堵墙的能力,故对于无遮挡的工厂环境,每300-1000平米(该数据为猜想,无实际经验支撑)部署一个此类转换基站便可做到集中所有数据并进行实时操控的目的。

工业领域的智能时代马上就到了吗?

既然说到了工程师使用的智能便携设备,那我这里就发散一下工业领域的智能时代畅想吧。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即将迎来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进入智能化时代,将会自上一次完成工业控制自动化之后的又一大重要进展。无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们总归现在正是处于这样一种信息过载的时期,之所以会过载是因为我们收集数据的能力变强了,而处理数据的能力尚未跟上,当然这些主要还是在说互联网行业。我们回过头来看工业控制领域,会发现由于传感器的价格居高不下(当然,就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大幅度的下降了)数据采集能力落后,没有相应的数据可供处理,便无从说起又大数据带来的智能化了

今天美国过来的公司CTO给我们说到,我们公司也在考虑大数据对工业控制的影响了,不过鉴于这些数据是属于客户的,所以我们不能做什么,故貌似这样的项目也仅仅是实验阶段而已。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一点完全不是问题,我们其实不需要真正完整的客户数据,所谓大数据是分析大量的数据,并根据特定的算法进行优化,以期产生更好的生产效益,鉴于此,我们只需要一小段客户的数据,了解数据的样式,并根据这种样式编写程序分析即可,我们将程序交给客户运行,最后的分析结果还是由客户自己查看,然后为了协助其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这结论数据,来更好的优化我们的算法,这种结论数据一般都不是敏感数据,作为利益相关方的我们,客户还是愿意共享给我们的。这个是我以前给客户做大数据分析的经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换到我们的工业控制领域来看,我们可以想象,工厂里的流水线会根据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收集传感器送来的数据,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做出更改运行效率的决策,通过多次优化,最后让工厂的效率达到最高,而且可能还会由于生产的产品品种不同,动态自动的调整参数使得大部分时间都能达到较高的效率。

当然在这个上面的确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的问题,毕竟万一调整的参数会损害机器或者导致事故就会很严重了,通常单一参数我们都很容易确认其是否安全,不过多个参数会互相影响的情况就会复杂很多,对于此,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安全栓系统,使得我们的智能系统无论怎么自适应变化,都不会去触碰某些底线,就如同运行在智能机里的应用,在非越狱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都破坏不了系统的(bug问题不在这里的讨论范围)

对于安全栓系统,会是很大的一个主题,或许换个时间再进行分享。